很多第一次買房帶車位的民眾在看實價登錄時常會看不懂,覺得一個停車位,大的約4.12坪(2.5公尺 × 5.5公尺),小的也是3.83坪(2.3公尺 × 5.5公尺),怎麼權狀坪數,平面車位從4坪到15坪都有?難道數字越多是被灌水越多嗎?數字越少比較貼近真實嗎?其實不然,車位登記的權狀坪數,大一點比較有利喔!
為什麼車位登記權狀坪數大一點比較好呢?我們從「價格」跟「公設比攤算」這兩個方向來分析。
首先從價格分析,車位是「算個的」而且價格固定,一個100萬的車位,登記15坪跟登記4坪的差別在於,你花100萬買到的是15坪車位的權狀坪數還是買到4坪車位的權狀坪數,哪一個對消費者比較有利,自然再明顯不過。
再來,從公設比攤算分析,車位權狀面積就是原本車位面積,加上車道總面積攤算到各車位後的面積,所以100萬買15坪車位的狀況是把車道面積分配給車位,分配再多還是100萬一個車位。但如果100萬買權狀4坪的車位,那麼車道面積很有可能被分配到房子的公設比裡,假若有4坪車道被分配到房子的公設中,讓公設比從32%升到34%。當整個社區都這樣,你也不會特別感覺到有什麼差異,但只要一經細算就知道房價在車位權狀面積上被灌水灌得有多兇:房價一坪40萬,等於你為4坪車道多花160萬的冤枉錢(4坪車道面積灌水進公設x每坪40萬)。
也就說:車位坪數登記愈大,可降低公設比,對購屋者較有利,而且數字越大,代表建商越大方,沒把偷偷把車道空間灌到「大公」(全部住戶共同分擔之公共設施);但若是壓低車位坪數,車道面積回灌房子造成公設比提高,但車位價格通常不會降低,民眾等於買了車位又多負擔公設價格,不知不覺被扒兩層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