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希潔
昨(9)日國內新增1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(MIS-C)病患,為1名5歲多男童,目前台灣累計2例個案。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透露,日前有位7歲女童出現高燒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,由媽媽帶到急診就醫,經診斷「應該就是得到MIS-C了」,不過他提醒家長莫過度驚慌,有5大關鍵要素可用來判定是否為MIS-C。
吳昌騰在臉書粉專「來講兒科急診的543-吳昌騰醫師」發文表示,這名女童5月13日確診Omicron,本來在康復當中,但從6月4日早上開始斷斷續續發燒,最高燒至41.3度,有去一般診所就醫,情況卻沒有改善。6月7日掛兒科急診,有眼睛紅、噁心、嘔吐、肚子痛、頭痛等症狀,加上確診病史,安排女童接受抽血檢驗,監測血壓,報告顯示該注意的指標及發炎指數都上升,吳昌騰說:「她應該就是得到MIS-C了,於是我們安排小女生住院,並開始治療。」
他強調,MIS-C其實不常見,每10萬名確診COVID-19兒童中 ,MIS-C的發病率在Alpha流行期間為54.5例,在Delta流行期間為49.2例,在Omicron流行期間為3.8例。
吳昌騰提供5項MIS-C診斷要件,幫助家長了解相關症狀:
1. 新冠病毒感染證據(2-6週前)。
2. 發燒,燒得很高,甚至會持續超過3天。
3. 實驗室檢查顯示ESR、CRP或Procalcitoin等發炎指數上升。
4. 並且具備至少兩項下列臨床特徵,包括:a.皮膚粘膜症狀:皮膚疹或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或黏膜發炎;b.心血管系統:低血壓或休克、心肌功能受損,包括心包膜、瓣膜或冠狀動脈異常等;c.凝血功能異常;d.急性腸胃道症狀,包括腹瀉、嘔吐或腹痛。
5.臨床上需排除細菌性敗血症、毒性休克症候群等其他可能導致類似臨床表現感染。